日本職場潛規則┃為什麼一天到晚都在加班,加班還會增加好印象?察言觀色默默自動加班

講到日本職場文化,大家多少也會連想到「加班」(殘業),晚上九點了,這還早還早,至少都到十點才離開,那為什麼要一直加班,來看看日本人作的企畫書,很仔細、對齊功夫一流,排版邏輯很好,但這就是花時間,雖然潔西真的很佩服日本人的企畫書撰寫能力。

若一天要開會、訪客、組員討論、外出等,那一天能作事的時間不就是「晚上」,日本人個性委婉,開會不像台灣人動不動就吵起來,吵起來解決事情或許還快一點,但日本人的個性就是不直接不敢直說,開會很常沒結論,但團體行動的日本,如果一個環節沒動,其它人就只能等。再來是外出,也很花時間,因為到哪都路途遙遠,來回就花掉個快一天,回到公司就是繼續作事。

偶爾有感覺應該可以在8點左右走,但上面的人總是會在下班前要你提出資料等,然後又走不了了。另一種情況是「主管沒走不好意思先走」,日劇很常看到,但事實也是這樣,日本人多是服從的性格,也很在意別人的評論,在公司裡要生存也是很辛苦的事,所以若被附與作事就會不管時間,使命必達必完成。另一種是要會「察言觀色」,別人都還在加班,就要識相一點問聲「要幫忙嗎?」然後跟著加班。而假日呢?若公司有需要你假日出勤,也是二話不說以工作為優先。

也許要讓上面的人覺得你很認真,也很用心在協助同事,加班就變成了一種「好觀感」,才會延伸出「提早下班家人說你沒人緣」、「準時下班大家說你冷漠」,這種浮不上台面的說詞。

日本的職場說話要說「敬語」、要重視「上下階層倫理文化」、作事要「細心」,強調「完美」,講求的是「團隊精神」,一件事一直到完成需經過多少人同意,流程很長,所以「加班」這羅輯似乎很正常了。

再來,大家有聽過「邊玩邊工作」(Workation),是日本各縣政府極力在推的,其實好聽叫邊玩邊工作,其實還不就是換個地方工作,終究就是工作,用意就是「換個環境換個腦」工作更有好發想,更有效率。或讓一個團隊去山上或海邊租個古民宅工作,下邊或假日可以好好放鬆感受大自然,換個模式工作,似乎對工作就不會那多怨言,說穿了其實就是要你「工作」。

潔西其實也在幫日本各縣政府推廣Workation,只是台灣人分的很清楚,工作就是工作,玩就是玩,且要讓一堆員工去一邊工作一邊玩,真的有這種公司嗎?可能是小研發團隊,或設計公司,或去日本找idea的,每次跟日本各縣政府說「不好推啦」,但還是默默去推廣就是了。

在日本的台灣人朋友也常跟潔西說,日本人龜毛的個性跟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觀感,真的讓自己加班加到天荒地老,但終究在日本的台灣人朋友也跟著一直加班,一直到身體出狀況,才意識到生命快全奉獻給公司了,但換個工作其實也不會解決現況的。

潔西的工作面對的客戶是日本人,所以其實也很常加班,記得有一次弄不動產的企畫書,連續二天待到快12點,還有一個賽馬場的年度宣傳案,更是不斷跟日本人同事開會,不斷修改再開會,弄了二個月,加班了二個月,為了讓企畫書讓N個人覺得完美,不斷的改改改,雖然最後案子有拿到,但真的累爆了><

日本人工作的精神跟服從,這點潔西是百分百認同跟佩服,也覺得有這樣的同事一起打拼也很不錯,但似乎少了點生活的感覺,你們覺得呢?

♠延伸閱讀